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盲童越来越多的出现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里所说的“人工”盲童,也就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致盲的儿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
那么,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为什么会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善,如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因牵引引起视网膜脱离。其常见于出生后3~6周。
对于早产儿来说,眼部血管发育的后半阶段只能留在出生之后完成。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不完善,为了抢救他们的生命,必须使用氧气,但正是用于救命的氧气,有时会导致眼部血管畸形发展。在高浓度、长时间的血氧环境下,眼部血管不再向边缘延伸,而是就地膨胀、变粗、打结,有时形成出血,形成一种可怕的牵拉力,最终会硬生生地把视网膜从眼底撕扯下来。
那么什么样的新生儿应该引起父母们的高度警惕,应该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眼部的检查呢?
患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儿童,体格发育一般不受影响,除了在相应阶段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外,通常表现为眼球震颤、扫视,黑眼珠中央出现白点,习惯用手抓眼睛等。家长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对出生体重 实际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基本可以避免的。如果科学用氧,就会大大减少病变的几率;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出生4至6周的最佳治疗期,即“时间窗”,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对视力造成重大损害。“时间窗”一旦关上了,通往光明的道路也就彻底封锁了。
因此,在早产儿的处理上,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控制用氧时间,尽量短期使用。
第二,对于用氧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应定期检查眼底,并随诊到3~6个月。
第三,病变进行期可选择激光,冷冻治疗,大部分病变可消退。
第四,晚期病例可选择玻璃体或视网膜手术,但效果差。
总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儿科、产科、眼科医生及家长共同努力,提高认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面避免“人工”盲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