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年后正是放鞭炮的时节,对于鞭炮的危险性都有公认,一旦被鞭炮炸伤眼部,必须立刻到医院就诊,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和治疗。近日,我院收治一鞭炮炸伤患儿,因延误了就诊的宝贵时间,虽经我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但感染已经对视力造成了不可挽救的伤害,患儿男,四岁,中午时分右眼被鞭炮崩,伤后当晚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患儿不能睁眼接受检查,医生开出CT检查后,家长见患儿哭闹不严重,也不流血,故未接受医生建议。次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孕34周以下,出生体重 其发病机制与视网膜未发育成熟有关,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若婴儿吸入高浓度氧,则抑制视网膜血管的进一步发育,致血管闭锁,无血管区视网膜产生增殖脱离等一系列变化②。 临床上将Rop分5期:即分界期、嵴形成期、增生期、次全视网膜脱离期
眼底血管造影术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利用眼底照相机,记录眼底荧光变化的技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葡萄膜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诊断与指导治疗。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以吲哚青绿为染料,主要用于脉络膜血管的检查,但视网膜血管也同时显影。由
视盘玻璃疣(drusen of the optic disc)又名视盘结石。国外首先报道于1858年,国内1958年开始出现报道;群体发病率不详。 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先天不成熟的神经胶质过剩,而且退行变性。但新进有学者认为轴浆运输的变化是视盘玻璃疣形成的解剖学基础。也有少数人认为其是母斑病的变异隆表现。遗传学表现似乎多为散发,但有学者诊断是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显性遗传。
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较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多数患有近视性屈光不正。 病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取决于三因素,即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液化及有一足够的拉力使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分开,其中视网膜裂孔是关键。发生视网膜裂孔之前,常有视网膜玻璃体退行性变,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萎缩和收缩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与玻璃体的退行性变与年龄、遗传、近视及外伤有关。
眼底有丰富的血管,由于某些原因会使眼底产生病变,从而造成视力的下降。为了观察眼底血管的状况,眼科医生经常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方法。将被检眼充分散瞳,从肘前静脉快速注入荧光素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专门拍摄眼底血管中荧光素循行时吸收激发光线后所发射出的荧光。眼底荧光素经过的地方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从而了解眼底微循环结构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为多种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机理研究
虹膜位于眼睛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中间有一直径2.5~4mm的圆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瞳孔。 虹膜组织内有调节瞳孔大小的肌肉,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这两者分别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两者的协调维持着瞳孔大小的相对稳定,通过瞳孔直径大小的变化,可使到达视网膜上光线的量保持适宜的水平。 如眼外伤致虹膜大部缺失合并晶体缺如,不仅视力不佳,而且因到达视网膜上的光线的量增多而引起畏光。传统的方
Coat’s 病又名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retinal telangiectasis)、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本病不很常见,但也并非十分罕见。好发于男性儿童,常为单眼,青少年及成人也有发生,但女性及双眼发病者少见。发现患病的年龄有小到4个月的婴儿,老至60岁的长者。眼底彩图与荧光血管造影证实的病历资料中,亦以11~20岁为最多。20岁以下的患者中,绝大多数为男性,男女之比为7:1~9:1。 临
光动力疗法(PDT)原称光辐射疗法、光化学疗法,它是利用光动力反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 1995年,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在美国开展,其中经PDT治疗后多数病人的视力有所改善,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完全封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Ⅲ期临床研究,随访的结果显示,PDT治疗不仅能够避免中至重度视力丧失,而且还可以改善视力,这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
一、造影前准备 1 造影室内备抢救药品及器材,以保证造影安全。 2 造影前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及全身疾病史,对有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等全身疾病者应慎重,以防意外发生。 3 造影眼滴复方托品酰胺眼液5~6次,待瞳孔扩至7~8mm才能达到摄片的要求,以防漏拍眼底病变区域。 4 检查前护士应将造影的注意事项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并嘱患者心理放松。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性疾病。本病是一种致盲性眼病,患病率大约为1/3000-1/5000,估计全世界人口中有150万人罹患此病。 该病常于儿童或少年早期时发病,至青春期时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到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失明。也有少数患者发病甚晚,但绝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亦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与年龄相关的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临床类型 根据临床与病理表现,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两型,即萎缩型与渗出型。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原因所致的黄斑区萎缩变性;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主要为玻璃膜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形成新生血管而导致视网膜或/及色素上皮有浆液或/及出血。 病因和发病机
目前,一般认为葡萄膜炎就是眼内炎症的总称。它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总称。多发生于青壮年,常合并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病情反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常见的一类致盲眼病。因此应该及时发现,进行正规的诊断治疗。 针对葡萄膜炎严重的危害性,我们检验科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检查项目,以便于快速准确的诊断,主要有以下项目: 1、抗链“O”(antistreptolysin O) 又称抗“
视神经萎缩是由于外侧膝状体,以前的视纤维、神经节细胞及其周索因疾病或外伤所致退行性改变和传导功能障碍。视神经萎缩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神经系统或视神经本身病变的后果。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视神经萎缩和非单纯性视神经萎缩两类。 1、单纯性视神经萎缩: 主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边界清,全部或部分苍白,巩膜筛板孔膜清晰可见。除视神经乳头外,眼底无其他改变 主要包括: 1)球后视神经炎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四路372号
邮编:250021
电话:0531-81276111
咨询电话:0531-81276000
公众号
小程序